我们看到的宏观世界中的物体,一般由三维材料构成。将三维材料沿一个平面减薄到纳米尺度,就成了二维材料。在石墨烯(Graphene)横空出世之前,人们一度认为二维晶体不能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石墨烯不仅结构稳定,还是最薄、强度最大、导热导电性能优异的“全能新材料”,因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并极大地推动了二维材料的发展。MXene是一类新型碳/氮化物二维纳米层状材料,于2011年首次报道,并很快在二维材料乃至纳米材料领域引发广泛关注。
MAX相是一类三元层状化合物的总称,通式为Mn+1AXn,其中M代表过渡族金属元素,A主要指IV族元素,X为碳和/或氮;n一般为1、2、3,分别对应于211、312、413型MAX相。目前已有超过60种的MAX相见诸报道。另外MAX相之间可以形成固溶体,进一步提升了MAX相的数量。2011年,科学家通过使用氢氟酸选择性刻蚀去除层状三元陶瓷MAX相中的金属层,制备出功能化的过渡族金属碳化物纳米片,即MXene。MXene由于是从MAX相刻蚀掉A原子层而来(MX),且具有与石墨烯相似的结构,因此被命名为MXene。研究表明,MXene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电化学能量存储等性能,而且其多元的元素组成、可调的表面结构以及众多的刻蚀来源,使其在复合材料、润滑材料、吸附材料、催化材料、储能材料、薄膜材料、抗菌杀菌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等领域展现出可观的应用价值。
MXene的结构与其前驱体MAX相一致,均为六方晶体,同属于P63/mmc空间群。在MAX相中,M原子和X原子以共价键的方式连接为MX6八面体,X原子位于该八面体的中心。由于A原子的活性较高,键能较小,可采用化学刻蚀法将A层原子有选择性地去除,而不破坏M-X键,从而获得二维层状堆垛排列的结构,即为MXene。采用液体刻蚀法制备的MXene表面活性极高,能迅速与溶液中的水、氟离子、氧等发生反应,以降低整个体系的能量,所以MXene的表面一般含有-OH、-F和=O等官能团(Advanced Materials, 2011, 23(37): 4248)。
目前MXene只能采用化学刻蚀的方法制备。但是值得欣喜的是,由于MXene层片间主要以范德华力结合,通过插层和随后的液相超声或球磨,能剥落MXene成为片状材料(Nanosheets)。剥落的片状材料,显示出十分优异的嵌脱锂/钠/镁/铝以及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性能,有望在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等)和环境净化(如水中重金属的处理)方面取得突破。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千人专家”孙正明教授团队的博士生郑伟全面调研了国内外关于MXene的研究前沿,撰写了《二维纳米材料MXene的研究进展》一文,对MXene的制备、结构和性能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并对MXene在复合材料、润滑材料、吸附和光催化材料、储能材料、薄膜材料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该文系《材料导报》2017年特别策划的“二维材料”专题中的重点文章之一,将刊登在第31卷第5期综述篇上。
我们近期会在杂志社微信公众号“cailiaodaobao”以及官方网站http://www.mat-rev.com上陆续介绍“二维材料”专题亮点文章,敬请广大学界专家和师生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