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洁净能源的先进材料”专栏亮点文章——
静电纺丝在高效可逆离子电池储能中的应用
高效、稳定、低成本可逆离子电池的研究对大型能源存储、便携电子设备、电动汽车、航空航天以及生态环境等有着重大意义。可逆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微纳设计与结构调控是其高性能化的重要途径。静电纺丝制备功能微纳电极材料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一维构筑单元有利于电子快速传导;第二,微纳化构筑单元具有短的离子扩散距离和高电极/电解液接触比表面积;第三,三维网络骨架结构可有效降低电极结构破坏。同时,通过静电纺丝体系参数调节可实现电极材料的结构、组分、尺寸、表面修饰、掺杂等参量可控制备。
非金属(如Si、Ge)、金属(如Sn、Sb)以及过渡金属氧化物(如SnO2、Fe2O3、Co3O4)、金属硫化物(如MoS2、Co9S8)负极材料以及磷酸盐(如LiFePO4、Li3V2(PO4)3)因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新一代储能器件中。然而,低导电性、高体积膨胀率等使得其倍率性能和使用寿命极大地降低,制约了其商业化应用前景。基于碳材料(非晶碳、碳纳米管、石墨烯)以及导电聚合物设计制备不同微纳结构的碳基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可有效解决以上难题,提高其储能性能。静电纺丝技术可以通过设计纺丝装置,调控纺丝前驱液的浓度,结合超声磁力搅拌促进纳米颗粒的均匀分散以及高温热解等参量调控,有效制备得到自支撑纺丝碳基纤维复合材料。
近年来,基于静电纺丝制备的柔性自支撑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存储领域,包括超级电容器、隔膜材料、离子电池等。然而,不同聚合物静电纺丝条件具有较大差异,主要由聚合物的分子量大小、带电基团分布、亲疏水性、溶剂、溶液粘度等参量所决定。聚合物静电纺丝的前驱液主要为水溶性高分子与非水溶性高分子,溶剂通常为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等。聚合物与金属盐常被用于静电纺丝制备微纳复合纤维材料,通过调节纺丝参量(如聚合物溶液粘度、溶剂种类、电压、针尖与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聚合物输运速率、温度以及湿度等) 对其结构特性精确调控,实现储能容量和稳定性的双提升。
(a)梯度静电纺丝和控制热解示意图;(b,c)表面多孔纳米管的SEM和TEM图;(d) Li3V2(PO4)3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图;(e,f)包裹纳米颗粒纳米纤维的SEM和TEM图
应《材料导报》编辑部邀约,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杜敏、朱纪欣教授课题组总结撰写了《静电纺丝在高效可逆离子电池储能中的应用》一文。该文主要从静电纺丝技术进展、静电纺丝微纳材料在可逆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几个方面介绍了静电纺丝在可逆离子电池储能中的应用,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